京津冀協同發展八周年
天津新聞網訊: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,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賦予天津的定位之一。記者從市金融局獲悉,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我市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153億元,占GDP比重13.7%,金融精準服務京津冀產業鏈、供應鏈、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力度不斷增強,金融創新項目競相開花結果,“金創區”的辨識度、知曉度顯著提升。
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,三地聯手出招已成常態。去年底,京津冀三地人民銀行聯合工信部門,發布了“京津冀產業鏈金融支持計劃”。三地人民銀行共設置125億元貨幣政策資金額度,支持京津冀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。這個計劃主要聚焦雄安、北三縣、張家口、通州、武清、寶坻、濱海新區等重點區域,鼓勵經辦銀行綜合考慮企業所在產業發展前景和所處產業鏈、供應鏈中的重要性等“鏈”信息,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首貸、信用貸款、中長期貸款,并綜合運用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上下游企業。此前,三地外匯管理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,積極探索部分先行先試政策在三地互通共享。
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,特色在創新,關鍵是形成示范可復制推廣。
在產融融合方面,天津探索出多個全國第一,在惠及本市實體企業的同時,也為京津冀乃至全國蹚出了新路。去年冬天,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沒抵房子沒抵車,僅憑手里的可轉讓碳配額,就從工行天津市分行獲得了1000萬元流動資產貸款,還創下了全國首筆“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和排放權交易所系統雙質押融資”。這也成了金融服務綠色石化產業的典型案例被廣為傳播。去年以來,圍繞“制造業立市”戰略,我市集聚各方金融資源,推廣116項專屬服務產業鏈的金融產品。農行天津市分行成立全國農行系統首家信創專營支行,建設銀行成立華北地區首家“創業者港灣”,開展專營服務……一些產品和服務,通過金融機構總、分行等傳導路徑,從天津試點區推向了京津冀。
在供應鏈金融領域,幾天前,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在津落地。這源于2021年4月,我市實現了全國首筆“依托區塊鏈技術開展的供應鏈融資”。天津兩家銅業企業成為嘗鮮者。它們分別得到了3000萬元的資金活水。這背后,是上海銀行天津分行依托深圳前海聯合交易中心的區塊鏈技術,把非標商品現貨轉換為標準化電子倉單資產進行交易!爸圃炱髽I從上游購買原料,比如銅,都得現金支付,對資金需求很大。我們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保證底層資產的真實透明,讓企業省心省力省成本!鄙虾cy行天津分行相關人士說。眼下,這一創新正從京津冀走向全國。
一提到天津金融,就不能不說融資租賃。這里誕生了融資租賃業多個“全國第一”,是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區,飛機、國際航運船舶、海工平臺租賃業務繼續領跑全國,租賃跨境資產占全國80%以上。深究一下會發現,匯聚于此的融資租賃企業,相當部分是由來自北京的國企設立的,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,其業務遍及京津冀乃至海內外。就在不久前,中車注冊在東疆的金租公司──中車金租,闖出了國內金融租賃業首單定制化租賃項目模式,為蘇州市軌道交通2號線20列、100輛地鐵列車增購項目提供了預付款投放。與飛機等相對標準化、制式化的交通工具不同,軌道交通設備的個性極強,往往需要制造方根據使用方當地的氣候、城市規劃、載客容量等多個維度來設計制造。一直以來,正因為產品高度個性化、制造周期長、專業性強、涉及的交易結構復雜,軌道交通設備融資租賃始終停留在學術研討階段──如今在天津東疆,這個難題從書本進入了市場實操。
繼融資租賃之后,天津金融創新的另一張名片也已生成,那就是商業保理。截至2021年年底,我市商業保理業資產總額2843億元、融資款余額2308億元,躍居全國首位,集聚效應顯現。在644家商業保理機構中,央企占全國半數以上,近百家有全國500強和上市公司等背景。業內指出,這么多“大塊頭”央企紛紛在津設立保理公司,說明這里的金融營商環境適宜,也跟京津冀一體化帶來的“天時地利人和”高度相關。
服務京津冀,也是政府基金的主要著力點之一。近幾年,總規模500億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設立,首期規模達100億元。天津的政府引導基金──海河產業基金協議規模達1347億元。濱海產業基金規模達165.55億元。它們在培育新動能、服務京津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皆可圈可點。(津云新聞編輯孫暢)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由天津資訊門戶網轉載天津日報,官方資訊平臺宣傳新聞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